“被年薪50万废掉的年轻人”

时间:2022-07-05  发布者:sdszbzz 

一个公司哪个部门最现实?K哥觉得是人力资源部。名字起得就很真实,直接把员工称为“资源”。当然,是资源就会有定价。每个人的价格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平台又会有高低起伏。

你能达到的收入最高峰值,就是大家常说的收入天花板。以K哥最熟悉的IT行业来说,北上广程序员,月薪3万到头,除非架构师、技术管理才能到5万以上;这也意味着,对大多数IT人来说,50w年薪,差不多就是天花板了。

01.薪资存在天花板的两大主因

1、自身价值遇到天花板,个人不再有增量价值

每一位打工人都是作为“资源”被引进公司的,然后通过某种技能的持续输出,来换取对应的收入和回报。在长时间的输出过程中,被绩效压着、同事催着、领导盯着,是大多数职场打工人的真实日常。在这种状态下,很多人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做额外的自我增值。所以只有输出、少有输入,也是不少打工人的另一种常态。

所谓的持续输出,其实也就是持续吃老本。等哪一天自己赖以谋生的手段和技能,慢慢跟不上形势、满足不了需求,或者被淘汰、有了更好的替代者的时候,企业对你存量价值的利用、你对企业能有的贡献,也就基本到头了。

这也是不少人抱怨,为啥我标配996,任劳任怨,薪水就是无法突破的主要原因,你的手艺都贬值了,还能奢望加薪吗?如果真的加薪了,那大概率也是通过延长劳动之间、提高劳动效率一类的自我压榨的方式获取的,而这也是有极限值、难以持续的。

2、行业发展遇到天花板,大河无水小河干

IT行业的从业者是最明显例子。从早期的互联网,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再到各种新兴的应用平台,近一二十年,可以说互联网行业在所有行业中一直是艳压群芳,独领风骚。

不仅牢牢锁住了基数庞大的用户,还吸引了社会上各种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所以互联网行业也几乎成了全社会最敢烧钱、花钱的行业。里面的IT从业人员自然水涨船高,暂且抛开工作辛苦不谈(客观点说,又有哪个行业容易呢),其平均薪资是远高于其他大多数行业的。在前几年进入大厂,和大厂一起成长起来的同行们,就更不得了,拿到期权、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不在少数。

K哥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受益者,但说句实在话,我们现在得到的,真是我们这些被外面看来喜欢格子衫双肩包、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人,靠自己多了不起的能耐挣来的吗?除了我们的吃苦耐劳,我们更多的是沾了行业的光,行业一直高速发展,一直没遇到天花板,所以我们的薪水也一直维持在相对高位。

但这两年、尤其是近期,互联网行业裁员、砍项目的现象非常严重,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都是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瓶颈的信号。靠期权股份暴富的互联网神话会越来越少,从业人员的薪资天花板也必然难以打破,甚至想维持现状都要靠各种内卷。

大河无水小河干,行业的一粒灰尘,就是从业者头上的一座山,想突破,太难了。

02.突破薪资天花板,先突破思维上的天花板

1、拓展自身价值边界

在科技快速发展迭代的今天,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保鲜期是很短。K哥看过一组数据:大学生从毕业那天起,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就已经被淘汰40%。剩下的60%中,真正在工作中间用到的不足20%。本科生的专业优势,在入职后最多能保持3-6个月的时间;硕博士的专业优势在职场大概也只能保持1-3年。

进入职场上也是如此,所谓的”经验“的优势,除非你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否则都会在很短时间内,或者一两个项目下来,被快速拉平。

一个人的价值,要么看深度,要么看广度。如果在深度上不能像一些大神那样和芸芸众生拉开差距,就快点想想如何考拓展自己的价值边界吧。要像探宝一样,仔细探索自己身上还有什么诸如何兴趣爱好、特长、资源等有待开发的价值洼地,好好加以整合和利用,培养成个人GPD的新“增长极“。

2、丰富自己的收入结构

学以致用才是王道。拓展自身价值边界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变现,能丰富优化自己的收入结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名言放到现在也很适用,当今社会卷是卷了点,但只要你有才华和特长,只要多用用心、多努努力,就有各种平台、各种方式可以帮你变现增收。

K哥经常问身边的一些年轻朋友,你有没有挣过工资以外的正当且非偶然性的收入,哪怕100块也算。很多人想了半天,大多回答两个字“没有”。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多多少少会觉得有些遗憾,我问的这些人基本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大家张嘴闭嘴都能聊几句对互联网的看法,但为什么大家只停留在“看”呢?好好利用这个时代、这些技术、这些平台,下去干一把,既挣了钱,又能在公司优化裁员的时候心里有底,它不香吗?

要有把“年薪xx万”变为“年入xx万”的思维和行动,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觉得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这是割韭菜,那是忽悠人。这样最后很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貌似看穿一切,实则一直原地不动的“明白人”。

03.打工人必备的“第二曲线“意识

“第二曲线”理论是由被称为英国德鲁克的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首先提出的。大致思想是说,如果把当前的本职工作,当成第一曲线;那么就要在第一曲线,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前,找到的新的收入和业务增长点,也就是所谓的第二曲线,作为避险或保持持续发展的手段。

关于职场“第二曲线“理论,K哥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为啥还要再说一次,因为它重要。尤其在当前的疫情环境和就业环境下,相信不少人会在经历过现实的冲击后,会越来越明白它的重要意义。虚的东西不多说,怎么实现“第二曲线“,K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大家做些分享:

1、期权红利

如果把工资之外的第二收入增长点,都泛化地归入“第二曲线”,那么K哥一定会把期权类收入放到第一位。

K哥第一次享受到期权的红利是在2016年,当时我已经在某互联网大厂干了四年,年纪也到职场人的关键节点,经过各种思考,觉得有必要给自己放个假、沉淀一下,好好思考思考自己的职场下半场,就主动向公司提出了离职。当时正值暑假,办好手续就带着老婆孩子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听上去是不是很洒脱,但所有的洒脱都是有底气支撑的,不然就是不负责任。而我底气,就是作为公司元老离职,老东家为我兑现的大几百万的期权。换句话说,我收入的第二曲线(期权),老早就已经开始“画”了,就等需要的时候,随取随用。

2、打造个人IP

这一点K哥以前也反复提到过,再拿我的例子给大家“现身说法”一次。在我从某互联网大厂离开后不久,就决定依托自己多年积累的能力、圈子、资源,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围绕“打造个人IP”这一思路开展行动。

战略方向清晰了,其他就是策略的落实。受圈内朋友的邀请,我先后做了上百场大型行业论坛活动的分享嘉宾。又开创了自己的技术自媒体和知识付费社区,很快积累了十几万粉丝,让“打造个人IP”这一设想,变得越来越具体。后来又受邀出版了个人专著,接到了越来越多包括培训、演讲、咨询顾问之类的商业合作,让“K哥”个人IP的成色越来越足,分量越来越重。

此外,K哥还依靠自己的IP,增加了个人在各种场合中的能见度,也链接到更高圈层的朋友。后来又被朋友多次邀请,加盟某上市公司,出任高管。

K哥不是在凡尔赛,而是以我为例,强调通过打造个人IP 、找到职场乃至人生“第二曲线”的可能性。K哥和大多数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也喜欢搞钱,只是我不喜欢被那些50万、100万固定的年薪束缚住,我想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努力,仅此而已。

3、轻创业

如果拿期权、打造个人IP,让一般人直接觉得有难度,或者太漫长,那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创业”路径,也是实现自己“第二曲线”的不错选择。K哥在这里做两点友情提示:

第一,轻创业一定要从自己的兴趣、特长、既有资源出发,如果你选择的赛道,自己并无任何优势和资源可言,相信我,这种创业不会很“轻”,相反极有可能变得又重又累。

第二,创业过程一定是投资小,风险低,业务模式清晰。给大家一个项目自测的小方法,就是看业务的变现链条复不复杂。如果你做的事离最终变现要绕好几个弯,这大概也不是一个“轻”的好项目。做个类比,到某一目的地,是一站式到达风险低,还是绕好几个地方、换好几种交通工具风险低?

所谓成长,不过是不断找寻自己的人生第二曲线。K哥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与各位共勉,希望大家都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二曲线,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信息来源:企业管理


版权所有: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 鲁ICP备17016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