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的十强产业之一,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依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特制定《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为促进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对加快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六部分内容,包括现状与形势、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现状与形势中,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布局方面分析了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并从国际、国内以及全省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内外高端装备发展形势环境,阐述了山东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为总体思路。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部分。聚焦将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和制造强省的重要支柱,提出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到2022年和2025年分阶段目标。其中发展目标部分,从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聚集度3个角度着眼,提出了到2022年和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应达到的目标。产业竞争力方面:到2022年,力争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30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百亿级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到2022年,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以上;建成10个以上高端装备行业创新平台,引进20家以上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30家以上自主创新示范企业。产业集聚方面:到2022年,形成济南、青岛、烟台三个产业核心区,产业规模占全省的60%以上。产业远景方面:到2025年,形成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主导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代表中国高端装备形象和水平的企业、产品及品牌,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柱。 第三部分区域布局。统筹考虑现有产业分布和未来发展空间,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将全省高端装备重点布局在胶济和京沪高铁沿线,重点培育济南、青岛、烟台三大核心区,打造集聚胶济和京沪铁路的产业带,辐射带动周边市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构建“三核引领、一带支撑”全面升级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新格局。济南、青岛、烟台每个市重点发展5-6类产品;高铁沿线的淄博、潍坊等6市,每个市主攻1-2类优势产品;其它市根据本地资源和条件,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产品及配套关键零部件,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与主体产业带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第四部分为发展重点。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发展方向,结合我省现有基础和新旧动能转换需要,确定重点发展十大高端装备,分成两类。一是培植壮大五大战略性新兴装备。积极承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和航空航天装备。这五大装备中的前三个我省有优势,后两个也已起势,有发展后劲。二是做优做强五大特色优势装备。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高性能医疗设备、高端能源装备和智能农业装备。这五大装备,我省有基础有潜力,经过努力,有条件发展成为引领全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 第五部分主要任务中,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强省这个总目标,针对解决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结构不优、品牌滞后等矛盾,我们提出重点实施七大工程。一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培育重大创新平台,提升研发基础设施水平,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重大装备领跑工程,实施重大短板装备创新计划,开展智能装备“1+N”创新行动,建立新产品推广机制。三是对外合作扩大工程,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扩大开放重大机遇,着力扩大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强化“引进来”,持续实施“走出去”。四是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培育领军企业,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规划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五是强基“一条龙”工程,支持整机与基础零部件同步研制,建立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机构,强化产业链协作,打造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六是质量品牌培育工程,实施制造工艺优化和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培育高端装备品牌。七是军民融合创新工程,推进军民两用产品双向转化,组建关键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建设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制度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创新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协会作用等六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并对各市和有关部门提出了要求。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10月29日 德澍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