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度脱碳”已成为整个能源系统发展的风向标,而“绿氢”作为实现气候目标的新型能源,正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气候目标实现过程中,工业领域碳排问题首当其冲;因而,工业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4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要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01.低碳路径——绿色化工,奏响脱碳主旋律 在“双碳”目标发展格局下,我国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都普遍面临着传统产能严重过剩的风险与高端产品技术难以突破的问题。再加之,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推行,用煤、用油指标也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在此背景下传统工业低碳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必然。 全球工业部门有45%的碳排放来自钢铁、合成氨、乙烯、水泥等生产过程,能源转型委员会(ETC)和国际能源署(IEA)等数家机构一致指出,化工属于最难脱碳的行业之一。如果不采用 CCUS(碳捕获与封存)或者引入“绿氢”,整个行业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且最终摆脱不了成本升高的结局。 在能耗严控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业务已成为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扩大规模与增加投资的重要途径。例如,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化工企业开始布局进入风光等新能源领域。 02.高配产业——工艺降碳,发展绿氢化工 随着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大幅下降,绿氢成本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从而为“工业+绿氢”在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此外,绿氢制合成氨而生产 “绿氨”、绿氢制甲醇而生产 “绿醇”等技术方案也为绿色化工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思路。 立足煤化工碳排放特点,着眼能源转型大势,煤化工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对产业实现低碳发展效果明显、潜力巨大。未来低成本的新能源制氢可以直接供应煤化工,进而替代煤气化的变换工艺,实现煤化工工艺系统的近零碳排放。 目前,煤化工工厂通过燃煤热电联供自备机组为全厂提供动力(电和蒸汽),未来随着储能储热技术的日臻成熟,新能源可提供稳定的绿能、绿电,替代燃料煤的使用,实现煤化工动力系统的近零碳排放。 03.能效双控——绿氢在化工领域应用空前 当前,国内工业对绿氢市场需求已逐渐清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冶金、油脂、航天、轻工业等领域,长期看,在零碳要求下,低碳氢将变成基本化工原料,甚至会出现氢化工产业。 在实际实践中,国内已有以绿氢作为原料加入煤化工生产过程,例如,宁东基地作为全国最大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就是绿氢作为原料参与煤化工生产过程来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绿氢耦合现代煤化工,从源头上降低煤炭消费量和碳排放量。 而“绿电”价格持续下降,意味着“绿氢”将进入工业领域,逐渐成为稳定、低价、可大规模应用的化工生产原料。未来,低成本的绿氢有望重构化工行业格局、突破“双控”天花板、打开化工行业增长新通道! 信息来源:隆基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