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府工作报告》智能制造热词解读

时间:2025-03-08  发布者:sdszbzz 

图片1.png

【生物制造(biomanufacturing)】是一种以细胞、活性分子和生物材料为基本成形单元,实现生物组织及器官的生理属性、结构及机能的体外制造的技术。广义上,生物制造涵盖了仿生制造、生物质转化和生物体加工等相关技术;狭义上,它专指通过控制细胞或生物过程来实现产品生产的技术体系。生物制造的核心优势在于,它通过模仿自然过程,利用生物催化反应,高效且环保地生产各种化学品材料能源生物制造不仅为低碳经济的构建提供了动力,也为现代工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路径。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制造正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生产原料、制造工艺以及产品性质的创新发展。2025年1月,“生物制造”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国内十大生物制造龙头公司川宁生物、凯赛生物、‌华恒生物、‌梅花生物、圣泉集团、‌华熙生物、‌嘉必优、‌蔚蓝生物、‌圣达生物、‌溢多利。

【量子科技(quantum 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体系。将量子力学原理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通过量子效应(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隧穿等)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它冲破了传统经典物理的局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量子传感等领域。 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随着量子科技不断突破理论与技术瓶颈,其广泛应用将推动下一代科技革命,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2025年1月,“量子科技”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量子科技未来产业。‌量子科技领域的十大龙头股包括国盾量子、华工科技、光库科技、腾景科技、科大国创、神州信息、国芯科技、格尔软件、星光股份和浩丰科技‌。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的前沿领域,强调智能体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其核心在于将感知、行动与认知深度融合‌。1950年,在图灵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1986年,布鲁克斯从控制论角度出发,提出行为式机器人概念,认为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1991年,布鲁克斯提出“行为智能”。2023年6月,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展,人形机器人的逐步完善为具身智能的落地提供了方向。2024年3月,OpenAI与Figure公司合作推出了Figure 01人形机器人; 8月,中科源码服务机器人研究院发布了全国首个“温江造”基于物流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10月,具身小脑模型被列入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之一。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十大龙头公司科大讯飞、‌埃斯顿、‌工业富联、‌海康威视、‌高新发展、‌中科曙光、‌宝通科技、‌小鹏汽车、‌优必选、‌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6G】是指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5G升级版,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到100倍 ,潜在应用场景可分为全覆盖多样化智能连接应用、高保真扩展现实类应用和智能化行业类应用三类,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融合,智能传感、智能定位,智能资源分配、智能接口切换等都将成为现实。2019年3月,全球首届6G峰会拟定全球首份6G白皮书,明确6G发展的基本方向;同年,中国成立6G推进组,并启动6G技术试验。2020年11月6日,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023年12月5日,重庆召开全球6G发展大会,围绕6G性能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标准化等议题进行探讨;中国6G推进组首次对外发布《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2024年4月23日,3GPP项目协调小组(PCG)在其第52次会议上正式批准6GLOGO。2024年11月13日至14日,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发布6G技术研究报告,并表示2025年6月,将启动6G技术标准研究,2025- 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2029年3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2030年以后,6G商用将陆续展开。2021年9月16日,《日经亚洲评论》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6G技术专利申请量目前位居全球第一,占比达到40.3% 。中国6G推进组成员单位超过80家 ,全球有超过50%的申请专利来自中国。 2025年3月,6G出现在《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6G领域十大龙头企业包括‌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卫通、‌亨通光电、‌华工科技、‌光迅科技、‌中天科技、‌国脉科技‌、‌中贝通信。

图片2.png

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是指为了促进未来产业发展而建立的一种机制,旨在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创新支持,推动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确保未来产业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未来产业通常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这些产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实施方式包括‌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等。

图片3.png

【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领域,要针对生物、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等精密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及环境、安全和国防特种检测仪器;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领域,要重点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在智能专用装备领域,要重点发展新一代大型电力和电网装备,机器人产业,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以及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等;还要以大飞机、支线飞机及通用飞机为应用对象,采用飞机制造、机床制造和材料生产企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复合材料制备装备、自动辅带/辅丝设备、构件加工机床、超声加工/高压水切割设备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一种理念与实践。它不仅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通过技术的集成创新,实现对传统行业的全面赋能与重构。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强调人工智能与其他先进技术协同发展,如与物联网、大模型、云计算等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不仅将推动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还将深刻促进科学研究突破,提升公共服务与医疗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社会的效率与福祉,助力构建智能、可持续和包容的未来。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政策导向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是指通过向不成熟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期望在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收取高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行为。创业投资也被称做"风险投资",但这种叫法并不贴切,它不能表达出Venture Capital的真正内涵。"Venture"表示"主动进行的可能需要承担风险的行为及其取得的结果",尤指"冒险行为"、"创新行为"、"创业企业"等。如把创业企业称作"New Venture","合资企业"称作"Join Venture"等。综上所述,把"Venture Capital"译为"创业投资"最为准确。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更具备高成长性,所以创业投资往往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在美国,70%以上的创业资本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从而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业投资的经营方针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回报,特别强调创业企业的高成长性;其投资对象是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企业,甚至是仅仅处在构思之中的企业。它的投资目的不是要控股,而是希望取得少部分股权,通过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援助,促进创业公司的发展,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发展起来,股票可以上市,创业资本家便通过在股票市场出售股票,获取高额回报。创业投资目的主要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投资对象是那些风险大、但潜在效益也高的企业,通常是处于初创或未成熟时期,但可能发展迅速,未来有望成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金融领域专业术语 ,是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而更重视长期回报的项目或投资活动,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是对资本回报有较长期限展望且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 。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和深度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有必要进一步把握战略主动,以发展耐心资本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耐心资本具备长期性和明确性、抗风险性、非营利性和正外部性,以及价值导向性。主要布局在科技创新行业、清洁能源与绿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教育、医疗、社会公益等领域。 2007年美国政治评论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就对耐心资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2023年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 2024年4月30日,“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提及。 2025年1月7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发展耐心资本,注重发挥实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3月,耐心资本入选2025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热词。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密切关联,共同致力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耐心资本的长期性和高风险承受能力,使其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版权所有: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 鲁ICP备17016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