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数据和信息的集成可以实现从生产到管理全优化。 把信息和数据集成起来,为什么重要呢? 1、信息集成提高了响应速度 人类做事的方式往往是串行的:像多米乐骨牌一样,一件事发生,才会推动另外一件事开始。比如,按传统管理方式,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生产进行到一半,发现零件用完了;到仓库里去拿,才发现库存没有了。于是,采购部门赶紧订货。但生产就耽误了。 如果信息集成起来,就可能是这样的:销售部门接到订单的时候,就会检查库存;如果零件不足,马上就会发出采购订单。这样,生产的时候就不会耽误了。如果信息是集成起来的,计算机立刻就可以做相关检查和动作——逻辑可能是串行的,但实现起来却像并行的,几乎不会耽误任何时间。 2、信息集成促进智能分析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技术人员就要分析原因,尽快找出解决方法。 一般的做法是:各个工序分析自己负责的工艺参数是否合适。如果工艺参数合适,可能要去分析设备是不是正常;如果设备没有问题,再去看原料是否正常;如果原料也正常,可能再去看检测设备是否正常、数据本身是否有误…….直到找到原因为止。 如果这些数据分别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就必须靠人来分析:看完一个系统的数据,再去另外一个系统看数据。这样,分析过程就可能很长。在我见过的例子中,可能超过一个礼拜。如果数能够被集成起来,人的判断逻辑就可以用机器去实现。立刻找出原因。也就是智能分析。 3、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我过去曾经反复强调,“管理定义技术的边界”、“ICT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在我国,提升管理水平、重构管理和控制的关系,是推进智能化的重要方向。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是因为相关责任人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而这种现象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关系的、也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关。有些人会利用信息不对称,蒙骗领导。如果信息能够集成起来,让管理者看得到现场,现场的问题立刻会反映到管理者那里。于是,实现了管理的透明化。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总之,把数据和信息集成起来,就可以减少人的参与。只要流程中有了人的参与,计算机就难以顺畅地运行。人的参与,就像道路上的“红绿灯”。减少了人的参与、取消了红绿灯,道路就可能升级为“高速公路”。这个道理,与何老谈的“数据不落地”异曲同工。 当然,集成只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还要争取把人的处理逻辑变成计算机的处理逻辑。这就好比,有了高速公路,还有能跑起来的车子,而不是骑着自行车在上面走。 推进智能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要让人淹没在数据或信息的海洋中。 比如,很多企业的生产设备报警很多。报警多的结果就是“虱子多了不痒痒”,人们就会变得麻木,等同于没有报警。 对于管理者来说也一样:不要总是给领导推送一些“正常的不正常”。比如,领导突然发现,今天的产量减少了。查了半天原因,发现是安排了定期的设备大修。这样“正常的不正常”多了,领导就不会关注真正的“不正常”了,管理的能力就会下降。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设法让计算机区分:什么时候是真报警、什么时候是假报警。 如何才能提高准确度呢? 最重要的是区分场景:同样的数值,在某些条件下是假报警,在另外一些条件下是真报警。比如,停产检修的时候,温度超标就可能是假报警。要解决这些问题, “信息集成”又显得重要了:我们需要一些数据是用来描述场景。 上述逻辑的实现,还有一个难点:把人的知识灵活方便地转换成计算机能够执行的代码。反之,如果每次在机器上修改一点东西,都担心对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或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很多的时间,前面的设想就无法落地了。计算机系统就僵化了,人们就会越来越不喜欢用。 解决这个问题,是工具的提供方(如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家要记住:工具的进步,才能真正促进生产力的进步。 文章来源:世界经理人 作者:蝈蝈创新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