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链补外链 实现制造业向中高端智能制造转变

时间:2020-04-09  发布者:sdszbzz 

本报记者 李晓红

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内部冲击为主转向外部冲击为主,从供给端冲击为主转向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受到冲击。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而国际疫情蔓延扩展,导致各疫情国家生产、消费萎缩,股市频繁震荡,各国贸易活动明显减少,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不断积聚。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疫情对我国工业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持续显现,产业链循环严重受阻,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主要指标波动超出预期。

数据显示,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8.3%,企业亏损面达到36.4%。在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0个行业工业增加值降幅达到两位数,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冲击影响较大。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有效应对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和我国经济发展全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认为,由于我国拥有当今世界全部工业门类和位居全球首位的制造业规模,再加上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做后盾,只要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有序协同,我国经济不仅具备自我抗压能力,还兼具化解各种风险、弥合经贸影响的战略纵深。因此,疫情面前,必须采用有序协同策略,大力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有序协同。

此外,中国目前已是33个国家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65个国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过去十多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中间品进出口占到相当高的比重,这使得疫情的冲击发散得更远。

在雷明看来,对于疫情影响,对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可能产生的损失,可以采取外链损失内链补的策略。一方面要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市场同时,拓展扩大国内市场的最终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提高国内产业链的附加增值效能。另一方面,还是要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机,努力实现从代工到生产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产品的转变、从简单跟随到制造具有更多创新内涵产品的转变、从释放资源红利的中低端制造到释放效率红利的中高端智能制造的转变。

由此看见,疫情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所有: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 鲁ICP备17016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