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担当就是使命!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山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仅用20几个小时就派出首批医疗队援助湖北疫情防控一线。一个月来,我省加紧运筹、周密部署,举全省之力,尽锐出战,连续派出十二批医疗队共计1797人奔赴湖北,其中包含呼吸、感染、重症、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杀、心理等专业的骨干精英,分赴黄冈、武汉、鄂州等地的抗“疫”一线。 作为山东人民的使者,他们全力投入医疗救治与疾病防控工作,用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护佑湖北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结下了深厚情谊。 挺进大别山,创造“山东速度” 1月26日凌晨2点30分,我省首批医疗队队员到达国家卫健委指定援助地——黄冈,当时的黄冈是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面对病床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山东医疗队主动向当地指挥部请缨,迅速挺进尚未完工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紧急开辟出感染隔离病房,开放床位100张,用于集中收治病人。1月28日晚11点顺利迎来首批患者,创造了设计、改造、收治的“山东速度”。 山东医疗队专门成立由重症、呼吸、护理、院感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因人施策,一人一案,制订个性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针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制定ICU收治标准与流程,统一药物方案和非药物措施,实现了救治的规范化与同质化。截至2月23日,累计救治患者385人,治愈177人。 进驻黄冈一月,我省第一、第二批医疗队针对院感防控总结出近百条经验,编辑成院感防控细节指南发布。作为探路者和先遣队,山东医疗队的防控指南为后期抵达湖北各医疗队提供了借鉴样本,也为黄冈当地传染病医院的建设、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驻扎了来自六个省市的17支医疗队。我省第六、第七批医疗队均在这里支援。医疗队通过科学排班满足临床需要,同时节约资源,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管理方式上对病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对患者的全面立体化管理,提高了医疗效率与质量安全。 攻坚克难,妙手仁心战病魔 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的工作状态,不容半点疏漏的严谨认真,这是山东医疗队队员在湖北工作的常态。 我省首批医疗队队员初到黄冈,寒冷、设施不配套、物资缺乏等困难接踵而至,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披荆斩棘。 我省第八批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市汉阳国博方舱医院,面对的是数量更多的患者,是任务更重的工作,在这里他们实行24小时轮转,以小组为单位进舱保证安全和高效。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们用仁爱之心抚慰着患者心灵,给予胜似家人的温暖,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送一批又一批痊愈患者走出方舱。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来自齐鲁医院的我省第五批医疗队队员们发现,营养支持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恢复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就主动带着破壁机、匀浆膳、牛奶等食具食材去医院,为患者做附加“营养餐”,视病人如家人。 在我省对口援助的黄冈五个县市级医院中,我省第九、第十、第十一批医疗队队员已下沉就位。身处更加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面对言语不通又不识字的农村老年患者,他们放慢语速,演示动作,倾心尽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2月25日下午,我省第十二批出征武汉的医疗队队员中有15名ICU骨干被抽调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入院前,15名队员为自己取名为“尖刀队”,希望自己能像尖刀一样直击病魔的心脏。 倾囊相助,只因血脉相连 因为一场疫情,相隔千里的鲁鄂两省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产生了深刻连接。 国家“一省包一市”援助方案出台后,我省第一时间在黄冈成立了对口支援指挥部,沟通协调,保障物资。捐赠黄冈3200万元用于支援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疫情防控;捐赠1亿元为黄冈相关县市建设100张ICU病房;紧急筹措总价值约500万元的医疗物资。捐赠黄冈价值73万元的两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关键设备。截至2月17日,我省已累计向黄冈转捐180吨蔬菜、100吨大蒜、10吨鸡蛋。2月25日,我省再捐赠4亿元,进一步加大对黄冈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 对于山东给予的支援和帮助,当地群众充满感激。第一位走出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由山东医疗队治愈的确诊患者用一句“谢谢山东人”表达感恩。2月24日,黄冈市罗田县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欢迎已经连续工作31天的我省首批医疗队队员来到当地进行休整。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多次提出向我省第六批医疗队捐赠试剂、物资,以感谢我省医护人员细致周到的照顾。 不管在黄冈还是在武汉,医疗队队员们不管多晚回到宾馆休息都有热饭热汤,任何需求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湖北人民用每一个质朴的举动,向山东医疗队成员们传递着感恩、爱与温暖。(记者 常青 王凯)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本网编辑 何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