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标准创新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6-09  发布者:sdszbzz 

6c3fad732cae060af3cf6af45f797f29.jpg

6月8日至9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将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是第四届。本届大会以“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对外开放、以标准联通促进产业技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将为我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注入新的活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2018年,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依法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海洋强省标准创新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夯实了标准化创新发展基础,为国家标准化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2年,山东着眼实施更高水平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在全面完成三年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基础上,率先启动实施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着力优化完善标准化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着力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着力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山东标准创新力,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高地,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标准化发展机制
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

坚持战略先行。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2〕6号),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构建“1+4+N ”山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格局任务目标,着力打造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引领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先行区、动能转换标准化带动区、新发展格局标准化引领区、促进共同富裕进程的标准化实践区“四个示范区”,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标准体系”。

强化部门协同。推动规划治理与标准治理有机结合,出台《关于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充分发挥标准化支撑作用的指导意见》,用标准规范规划编制实施,以规划引领标准化全域布局;推动全领域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关于促进标准化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化标准化数据融合创新,提升标准化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印发《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战略协同若干措施》,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科技创新标准化平台体系,完善新型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与服务体系;服务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出台《关于共同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强化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标准化工作统筹谋划和协调衔接,打造“山东交通标准”品牌。

健全法治保障。深入推进《山东省标准化条例》实施,完善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山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山东省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山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山东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管理办法》《山东省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五个规范性文件。这五个规范性文件,围绕落实《山东省标准化条例》,结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最新部署,总结了我省标准化综合改革实践经验,对于促进保障我省标准创新发展,提高标准质量水平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放大标准化平台效应
集聚标准化创新资源

争取国家级标准创新平台。实施优势技术、前瞻技术领域标准突破专项,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及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等,推动国际电工委员会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等9个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54个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山东,建设完成蔬菜、医疗器械、化工新材料等领域5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强化产业共性和创新引领性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应用,支撑我省技术优势向标准规则优势转变。

组建省级标准创新平台。着力补齐我省先进标准研制与应用短板,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整合标准化要素资源,建设产业技术标准研发平台。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链,首批布局32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推动与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联动贯通,及时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广所需技术标准,实现突破性技术的专利创造、标准制定、产业推广一体化。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中科院、国际国内研发机构等在省内企业建立标准工作站,实现前沿应用类研究项目的中试完成和标准验证。设立驻鲁国际、国家技术标准组织服务平台,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准制定专项和产业链协同标准递进培育工程,开展11条标志性产业链企业联合标准研究,有力促进了标准化集成创新、链式发展。

强化标准化项目供给
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突破关键领域标准化项目建设。聚焦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等向标准转化,实施省级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围绕提升我省“十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标准转化和国际标准突破,部署了30项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

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型标准体系。实施“山东标准”建设行动计划,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任务,有效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海洋强省标准创新工程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统筹谋划部署全省标准化创新发展项目。目前,我省在现代农业、绿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76项、国家标准9929项、行业标准13673项,发布地方标准3388项。

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聚焦引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支撑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及创新标准化工作理论机制等,先后启动了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日照、济宁、聊城、滨州等9个标准化城市试点,6个县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瞄准乡村产业振兴、压实标准化支撑,着眼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标准化领航,助力现代服务业升级、引领标准化提质,关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做好标准化保障,统筹部署建设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676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1580个。

深化标准化能力建设
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

着眼高层次“引”。成立山东省标准化高端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智力资源对我省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首批引入12名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船舶和海洋、质量和标准化等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其中包括5名院士,为山东省标准化战略规划编制、实施等提供前瞻性、可行性咨询意见。

立足高水平“育”。联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建立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先后举办标准化培训班22期,为东亚、南亚、中亚、东欧等地区的39个国家培训学员2000余名。推动青岛大学、济南大学率先开设标准化专业,将标准化纳入本科和研究生系统教育,实现标准化专业人才的有效稳定供给。探索试行“首席标准官”制度,强化企业标准技术综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突出高质量“用”。强化各级各类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我省承担的9个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54个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资源优势及承担单位技术、平台、人才优势,开展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实施关键技术标准突破攻关,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涉及量子计算、智能家电、电力机器人、高端铸造机械、可持续流动与交通、高吸收性树脂新材料、智慧城市、家政服务等优势领域。

加强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
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

高水平办好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充分发挥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平台纽带作用,持续放大青岛国际标准大会的成效。自2017年首届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召开以来,累计有102个国际、国外机构参加会议,加强了交流合作,标准化朋友圈不断扩大。几年来,中国与欧洲标准组织、巴基斯坦、法国、新加坡等9个与会区域标准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双多边合作文件,进一步拓展了合作渠道。

推动国际标准体系完善。山东作为对外开放前沿,在开展标准化交流合作上具备独特优势。近年来,山东加快“山东标准”国际化进程,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国际标准攻坚。目前,山东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76项,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9个。

开展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为企业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海洋装备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海尔卡奥斯制定首个“工业互联网架构”国际标准,率先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方面实现突破;主持制定首项ISO 海洋调查领域国际标准,为开展海洋调查领域多边合作提供山东方案、中国智慧。

信息来源: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 鲁ICP备17016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