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安全返回上海,航程1119海里的商业首航圆满完成。“爱达·魔都号”搭载了136个系统、2万多台(套)电机设备,而其中有4000多台(套)电机是由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占比达到20%。 船用电机市场占有率75%,全国第一;获得127项专利与资质证书;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连年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成果奖80余项;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离不开董事长陈飞和恒力电机人的创新精神和辛勤付出。企业改制后,陈飞掌舵恒力电机已走过24年,他说:“发展路上,信心、恒心、同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恒力电机能够从低谷做到行业领先的底气所在。” 勇担使命 带领企业走出低谷 1988年,陈飞大学毕业后,进入恒力电机的前身德州电机厂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技术科长、质量副总、销售副总等职务。1998年德州电机厂改制为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陈飞自2000年起担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上任伊始,恒力电机正处于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在全面分析企业现状和市场形势后,他大刀阔斧实行企业内部改革,加快设备改造与更新,提高生产能力,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他的带领下,恒力电机当年完成各项指标,同比增长25%。恒力电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市场永远青睐新产品好产品。”电机专业出身的陈飞格外重视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他独自开发出了YB-H系列船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引进了YB2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完成了图纸技术文件的转化及工艺工装设计,为企业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不囿于常规,陈飞还带领企业走出“强强联合、借船出海”的经营新路子。2016年,与世界五百强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正式建立营销合作关系。近年来,恒力电机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 科技为先 开拓全新市场 恒力电机虽然在舰船电机领域行业领先,但利润低、市场竞争激烈。陈飞决定带领企业转型,确定了“海、陆、空域科技创新标杆”的新目标。 2018年,恒力电机主动转型,开始攻关船用高速电机。公司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零的突破,自主研发的船用高速电机达到每分钟8万转,是普通电机的27倍。 如今,恒力电机已成为全国第一大舰船用电机生产基地,年产45万台(套)。除了大型邮轮,国内首条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雪龙号南极科考船等船舶上,也能看见其产品的身影。 2023年以来,公司在推进电机、盘式电机、永磁电机、高速电机四大领域有了新的技术突破。其中推进电机产品在国内首次采用“内循环+外循环+空气+海水”混合交叉冷却技术,突破了汇流技术,即电机在低压的前提下,突破了大电流、大功率。该产品获批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与同功率电机相比,该产品重量、体积只有其他电机的60%,综合能效却提升了20%,市场前景非常大。”陈飞兴奋地说。 如今,恒力电机已逐步形成舰船电机为主、陆用电机和航空航天电机为辅的三大核心板块的产业布局。 人才为本 夯实发展之路 恒力电机坚持“用一流人才,创一流企业”的理念。公司成立了40余人的技术专家委员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全员的30%。陈飞说:“每年用于科研的投入占到了我们总营收的6%,在工业制造企业中是非常高的比例。” 不仅要吸引人才,还要培养人才。在陈飞的推动下,恒力电机从2006年开始陆续与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市场为科研向导,高校为科研支撑”的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并建立相应的人才交流与培养机制,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掌握了国际先进的J用低噪声电机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船舶、风电等高端装备。 近年来,恒力电机持续上马新项目。陈飞介绍,公司投资建设的海洋装备产业园5.6万平方米一期项目去年8月完工投产,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产能翻番。项目二期近4万平方米的车间正在加快建设,后期还将引进沈鼓集团、中船重工等上下游企业,共同建设德州恒力哈工程减振研究院及大型舰船电机、核动力主泵和大型商用电机生产工程4大板块,打造集研发、生产和上下游产业联动、产学研一体的产业园区。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生产大型船用电机450万kW、大型商用电机250万kW等,实现产值10亿元。 陈飞表示,公司将以“对标国际先进,瞄准行业标杆,补链延链强链”为行动纲领,聚精会神强化科技创新,实现“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任务目标,争做智造名城建设排头兵。 “依托产业园,我们将继续锚定船用电机、特电电机、风电电机及电气三大经营主题,让恒力电机成为定制化电机、电气的全球引领者。”陈飞信心满满。 信息来源:电机实用技术探析(公众号) |